0


手机折叠之争

文丨锌财经,作者丨路世明,编辑丨大风

手机折叠,几乎成了全球手机厂商默认的争夺高地——除了苹果。

但手机需要折叠吗?这倒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市场实际情况来看,相比直屏手机,折叠屏手机从理论上、形态上、价格上、售后上来说,需求性是极低的。但这并不妨碍折叠屏手机成为各大手机厂商发布会的重磅产品。

存在即合理。当下的市场不需要,并不代表它没有长远价值,就像爱迪生发明钨丝电灯之前,经常烧断灯丝的电灯一定没有能够常亮的煤油灯好用,但这却是爱迪生改良钨丝灯泡的“巨人的肩膀”。

现在的折叠屏只是简单地对折,但我们畅想一下,几十年后、一百年后,就像电影里放的,手机变得薄的像一张纸,可以折叠折叠再折叠。从长远来看,现在的折叠屏手机或许就是一个过渡品——就像当时经常爆的灯泡。到这个时期,还需要漫长地等待。

所以,对当下的大部分用户来说,手机还是不需要折叠的;但对手机厂商来说,它需要折叠,并且折叠的是未来。

如同反向发展

从理论及手机发展史来看,折叠屏手机走反了路。

1973年,摩托罗拉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移动电话DynaTAC,也就是所谓的“大哥大”。23年后,摩托罗拉又发布世界上第一款翻盖手机StarTac。小巧的折叠机身可以保护键盘和屏幕,重量也仅为88g,可以轻松的放进口袋,人们称它为“掌中宝”。

掌中宝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手机厚重、单调的刻板印象,使手机行业逐渐向着轻薄和时尚的方向发展。此后的十年内,以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的翻盖手机及按键手机大行其道。

2007年,iPhone问世,手机行业迅速从翻盖、机械键盘时代进入了触摸屏、直屏、大屏的时代。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直屏手机也进入了瓶颈期,各大厂商的设计越来越同质化,只是屏幕越做越大,不断往“全面屏”这个方向发展,并没有出现行业革新的设计。

历史证明,从厚重到小巧,从复杂到简单,从小屏幕到大屏幕,手机的发展进化一直在遵循“精简”原则。不断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减少用户很多不必要的使用操作。

但折叠屏手机的出现,无疑是对手机本身和用户使用操作的一种复杂化。比如多出的翻盖动作,带来的体验升级相比非折叠的手机不仅没有跨越式的提升,甚至像是回到了十几年的老路上。

再从形态上来说,折叠屏手机目前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上下折叠,一种是左右折叠。但无论哪种形态,都不太符合“人体工学”,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从厚度上来说,多年前手机行业即出现了7mm以下的超薄手机。而随着5nm工艺制程的出现,手机在厚度上再向前了一步。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折叠屏手机,厚度基本在15mm左右,相当于两个直屏手机叠加在一起的厚度。

再从质量上来说,作为目前最轻的折叠屏手机,OPPO的 Find N依旧重达275g,而其厂商的产品几乎在300g左右,相比重量只有140g的iphone13,市面的折叠屏手机都会给人带来明显的压手感。

竖屏上下折叠虽然轻薄小,但打开与直屏手机无异;横屏左右折叠虽然打开后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但折叠起来又厚、又重、又大。而以目前的技术,折叠屏手机完全做不到体积小的同时屏幕也大。

无论是从手机发展历史、产品理念的角度,还是与直屏手机的使用效果对比,折叠屏手机都更像是一种“反向”的发展。

成本高高在上

有趣的是,这样一个“反向”发展的产物,相比直屏手机定价却一直“高高在上”。

2019年三星发布的第一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售价高达15999元人民币;次年发布的Galaxy Z Fold 2 5G售价为16999元;而2021年年末发布的竖向折叠方案Galaxy Z Flip3 5G,售价则下降到了7599元。

再以小米的MIX FOLD来说,发布时12GB+256GB版的售价胃9999元,目前小米官网显示12GB+256GB版售价6999元,已较首发价降低3000元。而去年12月23日开售的OPPO Find N,起售价仅为7699元。

虽然三年里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在不断下探,降幅也比较大,但相比直屏手机仍然高出大几千。同时,价格下探也不代表折叠屏成本的降低。相反,折叠屏手机的生产成本依旧很高,售价的降低大多是厂商通过降低规格或利润所实现的。

华为总裁余承东就曾表示:“这类产品的成本非常高,我们还在赔钱。成本高到你无法相信,目前还没办法盈利。”

据锌财经了解,在整个产业链中,折叠屏手机屏幕及铰链占据着成本的大头。

Omdia调研的数据显示,折叠屏的价格在150美元到250美元之间,换算成人民币在一千元到一千七之间。而常规的柔性OLED屏幕的价格也高达80美元左右。并且,主流的品牌都会有各自的尺寸定制需求,投入还会更多。

在铰链方面,三星和华为折叠手机铰链转轴成本大约40美元。而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则曾表示:OPPO Find N配备的水滴型铰链,单个成本达到了100美元。

虽然折叠屏工艺已经迭代了好久,供应链也逐渐成熟,但是目前折叠屏依然是有折痕的,而且用的越久折痕越深,这是材料决定的,折痕是不可逆的,用户在用一年后折痕就比较明显了。

另外,折叠屏手机如果出现损坏后,其屏幕的维修费用是很高的。

近日,上海的周先生购买的某品牌折叠屏手机在质保期内,先后出现了屏幕亮斑、触控失灵的问题,两次免费更换了屏幕。但没想到,质保期仅过了五个月,周先生的手机屏幕再次出现了亮斑问题。

“官方售后以超出保修期为由,提出可以花费9400元更换屏幕,我觉得价格太高,对方最终表示可花八千多元更换屏幕。”周先生说。

高成本注定了高售价,高售价决定着销量及占有率。

国金证券指出,2021年是折叠屏手机全球销量达750万部。另根据市场分析机构DIGITIMES Research给出的报告,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13.2亿部。相比之下,折叠屏手机的占比还不足百分之0.6%。

或许随着折叠技术的升级,折叠屏手机某天能够兼具“体积小、屏幕大”的优点,但问题在于,那个时候的直屏手机极大概率会比折叠屏手机做得更轻、更薄。

所以说,短期来看,折叠屏手机除非技术爆发,做到折叠后比现在的手机还轻薄,不然没太大的意义。这只会是一个细分方向上的产品,不会成为主线。

只是一个方向

2021年末之前折叠屏市场还处于寡头阶段,三星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华为从三星那分得一杯羹,其他品牌可以说寥寥无几。

但是,从2022年开始,折叠屏手机市场将进入多头阶段。这与折叠屏是否会被消费者需要无关,而是有它独特价值所在。

仔细想想,自苹果手机问世以来,直屏手机经过了井喷期、平稳起,如今已经进入了瓶颈期。

在直屏手机高速发展的那几年,几乎各大厂商的每一代新机都能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越来越大的屏占比,还是越来越小的前置摄像头。各种全面屏、曲面屏、瀑布屏,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但近两年以来,直屏手机新品发布会上,令人亮眼放光的设计创新越来越少。大多数都是基于上一代产品堆硬件、优化软件,以及一些细小的体验上的改善。

进入瓶颈期的手机行业,已经太长时间没有新东西出现了,天花板太近,厂商们的增长也显的很乏力。而折叠屏的出现,让手机厂家、让用户看见了一丝未来手机形态的可能。

相比AR、VR可穿戴式、植入式等等遥远的设备,目前技术上成熟、能投入大众消费市场的,也就折叠屏一个选择。这种情况下,各大手机厂家只能“剑走偏锋”,试着往“折叠屏”这个方向发展一下,做一个探索。

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要造出好的折叠屏手机,很难。但正是因为难,所以折叠屏手机也是一种很好展示技术的方式,这对贴着科技标签的手机厂商们来说,也是不错的挑战方向。同时,折叠屏手机作为一个新形态产品,也可以丰富厂商的品类。

更重要的是,在“折叠屏”未被验证之前,谁也不能保证“折叠屏”是否会是下一个时代革新的入口,发展折叠屏手机也有可能会是下个手机时代的过渡期。

就如同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一样,是建立在很多科学家研发的基础上做最后一步改良的。如果把戈培尔和斯旺研究出的“灯泡”比作折叠屏手机,那么爱迪生的灯泡则很有可能是下一个时代手机的鼻祖。

任何科技发展都有一个过渡阶段,关键在于过渡阶段的长短。如今厂商们齐聚折叠屏手机市场,现在是花瓶,以后或许会是以后狂拽酷炫的黑科技的前身。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标签: 资讯

本文转载自: https://www.tmtpost.com/5992045.html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手机折叠之争”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