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9月旅游酒店行业断崖式下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酒店观察网

自从疫情防控政策转向以后,国内消费呈现出K型分化走势。普通商品的消费复苏大都不及预期,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就能看出端倪。

疫情前2019年的社零同比在8%-9%之间,而在2022年基数的很低的情况下,2023年的社零同比也仅仅跟2019年相当。

由此可见,消费市场整体的修复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报复性消费。

但餐饮、旅游、酒店和影视的消费则出现了报复性消费的现象。餐饮的同比持续高增,酒店的经营数据超越2019年同期,旅游恢复到接近2019年水平,暑期票房破纪录,超过200亿元。

仔细推敲就能发现,火爆的消费都发生在疫情期间严重受损的行业中。而疫情中受损不太严重的行业反而严重遇冷。

但旅游和酒店行业的火热能继续维持吗?

恐怕未必!已经有一些迹象显示出天气要降温了。

9月可能就是一场大考,能不能毕业,很快就能见分晓了。

降温的迹象已经显现

首先是北京出港的机票大都是2字头和3字头。即便是到贵阳这么远的地方,也只要350元。

而上海出港的机票价格更加喜人,几乎都是2字头。

虽然9月是旅游淡季,机票价格本来就会降价,但跟疫情前相比,今年降价的幅度要猛得多。

我们跟一些旅行社打听到,今年9月,他们的订单呈现出断崖式暴跌。疫情前,还能零星收到一些9月份的散客,但今年从8月中旬开始已经无所事事了。

有些旅行团供应商看到暑期旅游的火热,过高估计了9月的旅游市场,提前跟航司拿了较多的舱位。

突如其来的爆冷,逼得他们提前低价甩掉了一部分舱位,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据他们所说,今年9月冷得实在是太突然。我们不能仅凭9月的这些现象就断言旅游和酒店的报复性消费就此结束,但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可能性有多大。

旅游和酒店消费火热的根源

行业的景气度说白了就是由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

先看供给

旅游和酒店在疫情中遭受的重创很大,这就导致很多供给被出清。

《2023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酒店业设施27.9万家,较2020年初减少17.5%;客房总数1426.4万间,较2020年初减少19%。其中尤其是经济型酒店减少的比例最多。

减少的供给很难在短时间补齐,毕竟一家酒店从筹备到开张需要数月的时间。当疫情防控政策突然放开后,需求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就开始井喷,并在暑假达到高潮。

这就出现了酒店行业量价齐升的场面。

再比如,北京的导游在暑假期间可以开到2000元/天的薪酬,同样是因为疫情期间一部分导游转行,短期供给不足,而暑假游爆发的太突然。

景区方面,部分景区的每日预约限额较疫情前大幅减少,同时验票和安检效率也较为低下,既无法满足居民旺盛的旅游需求,也导致旅游体验不尽如人意。

再看看需求端

疫后旅游和酒店的需求呈现出集中释放与疤痕效应并存的特征。一方面是需求量激增,而另一方面是客单价下降。

酒店方面还比较特殊,由于疫情期间出清了大量的供给,因此某些地区的经济型酒店房价都开出了天价。不过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消费有所降级,只不过由于供给短期无法弥补,即便经济型酒店的价格被炒到这么高,依然只能无奈接受。

其实这种集中释放的现象在某些行业也存在,而这些行业几乎都是疫情期间被严重压抑了需求。比如,餐饮、演唱会、音乐会、影院、医疗、会展等。

不过这些可选消费在需求短期释放后,大都有后劲不足的迹象。

疤痕效应开始发挥作用

所谓的疤痕效应就是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人们在疫情中,经历了失业、断贷、破产等危机后,信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风险偏好会大幅降低。

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增加储蓄、减少消费、避免风险投资、规避创业、不婚不育、宅文化兴起、追求稳定等。

今年需求集中爆发的行业,也慢慢出现了疤痕效应:

1.社零中的餐饮分项开始有减速的趋势;

2.八月份有大约67个音乐节,其中取消或延期的有21个;

3.上半年演唱会门票常常秒空,且价格昂贵,但近期不少演唱会开售多时人有余票,且票价大幅缩水。

4.八月后的会展排期大幅缩水。(秋冬往往是旺季)

疤痕效应是否会影响旅游酒店行业呢?

估计大概率会影响。

因为旅游酒店行业属于典型的经济后周期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周期特征。当经济恢复后,企业和居民收入增加,才会加大此类可选消费。这种规律估计很难被打破。

今年前三季度的需求集中爆发后,消费很可能会回归理性。除此之外,失业率也会对旅游酒店行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但影响可能会滞后。

当人们面临失业后,会产生一种心态,那就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不少年轻人在失业期间会选择先去世界走一走,然后再考虑工作的事情。这样的想法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暑期正好是毕业季,就业难度比较大,一部分人会选择错峰求职;

其次,工作后就没有这么长的时间可以去放纵,所以趁就业前先疯一把;

第三,应届毕业考研的比例增加,因此本科毕业后会选择来一趟毕业旅行。

不过这种需求不可能长期持续,毕竟口袋没钱也维持不了多久。

而且正是因为暂时失去收入来源,他们可能更偏向于穷游。现在毕业季也过了,钱袋子也羞涩了,该工作还得去工作!

经济复苏力度决定行业冰期长短

今年经济复苏的力度并不太理想。

首先,海外进入衰退,需求降低,拖累了出口;

其次,居民对楼市的预期下降,股市低迷,产生了“负财富效应”,加上疫情疤痕效应的影响,使得消费需求不振;

第三,政策在上半年提早收手,错失了最佳发力窗口,使得经济二次探底;

第四,企业家预期和信心低迷导致民间投资增速放缓。

因此,经济从坑里爬出来,估计也得是明年的事了。

那么在这个空窗期,旅游酒店行业就会迎来大考。

第一场考试:消费恢复理性,疤痕效应开始起作用;

那么9月之后会面临需求下降,可能很难延续上半年和暑假的繁荣。

第二场考试:供给逐渐修复;

锦江酒店上半年净增开业酒店381家,华住是207家,首旅是177家,亚朵是102家。

各连锁品牌都在抓进速度跑马圈地,新签约的加盟商都在排队入场,一些单体酒店看到生意火爆后,也在积极入场。对于酒店这种没有多大门槛的生意来说,供给的恢复会比较快。而且不少新酒店在原来关停的老地址进行改造升级后就能开业。

但好消息是,酒店的供给在今年可能还不太容易恢复到疫情前。

第三场考试:消费习惯改变。

疫情三年改变了很多消费习惯。就商务出行来说,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除非必要,不用亲自前往,线上会议就能解决很多事。因此以后线上会议规模有增无减。

居民端,可能有不少人被培养出了宅文化,此外,人们的旅行方式也发生了比较大变化,微度假开始兴起,亲子游成为主流。

这就要求供给方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要能快速理解消费者偏好的变化!

经济恢复可能正在加速

724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政策密集出台,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利好政策。为楼市松绑,降息,降税,提振消费,提振股市信心,发放专项债,鼓励民营经济等等。

在政策发力后,经济复苏大概率会加速。实际上,一些经济数据已经出现边际改善。比如,国家统计局公布 :8月PMI比7月上升0.4个百分点,达到49.7%,其中新订单指数达到50.2%,重回扩张期。

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PPI出现筑底向上的迹象。由于去年7月基数很高,因此7月的出口数据很可能是拐点。

总之,一切都是时间的问题。随着经济缓慢恢复,旅游酒店行业也会逐渐跟随恢复。

至于9月这场大考是否真的发生,报复性消费能否持续,有待于国庆之后见分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标签: 资讯

本文转载自: https://www.tmtpost.com/6690474.html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9月旅游酒店行业断崖式下滑?”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