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裁员风波下,叮咚买菜难寻“解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itlaoyou-com,作者|周宇浩,编辑|韩志鹏

对前置仓系而言,2022年的这个冬天异常寒冷。

日前,有疑似叮咚买菜前员工在脉脉上透露称,去年年底开始,叮咚启动“大裁员”,核心部门最高裁员50%、强制给前置仓服务站员工排休。

广州某叮咚员工告诉地歌网,前置仓确实存在“卡人效”,原来是一人负责一个岗位,现在是两人负责三个岗位,一人休息,提升人效;扬州一位叮咚买菜仓管员也向地歌网表示,直招员工被全部裁员。

对此,叮咚买菜方面表示,个别岗位变动属公司正常组织资源调整,平时会根据站点的工作情况,尤其是员工的意愿与工作强度进行合理调整。

空穴易来风。

自去年6月上市以来,叮咚买菜的市值一路飙升,一度站上60亿美元的高峰,但如今,在裁员传闻的阴霾还未散去时,叮咚买菜的市值已经跌至仅有10.48亿美元。

海水与火焰,而这背后更是由于叮咚与每日优鲜,两家前置仓“超新星”持续不断的亏损,以及规模化布局之下,难以提升的运营效率所导致。

叮咚买菜何以至此?前置仓还有没有未来?

降本增效“焦虑”

上市之后,叮咚买菜的脚步明显放缓不少。

2021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仅进驻1座新城市,至今再未开通任何一座新城市;而从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叮咚买菜新开通29座运营城市,平均每月新开2.4座城市。

但另一方面,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数量不断增加,去年三季度新增239座前置仓,总数达到1375个,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更是在当季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的战略重点是**“效率第一,适当考虑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二季度,梁昌霖还曾表示,通过区域扩展,叮咚买菜会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一张一弛之间,叮咚的“效率优先”道路并不好走。

通过增加前置仓站点数量,叮咚买菜试图提高现有城市的日单量和覆盖率,针对重点城市优化运营及服务效率,包括对成熟的“老仓”进行分拆和裂变。

例如一个“成熟仓”的日均单量达到1500-2000单后,叮咚买菜会将其拆分为2-3个新仓,增加覆盖范围,在分流原有单量的基础上,挖掘增量客群。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新仓独立运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运营、履约费用等各项成本持续上升,单量反而是缓慢爬升,直到覆盖范围、履约时效达到一定阈值,整体经营利润才能不断向好。

但内外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中,每日优鲜、美团买菜等竞争对手持续进击,上市后叮咚自身的“开源节流”目标同样非常关键,要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于是乎,从去年10月起,叮咚买菜开始裁撤前置仓内的一线人员,先从外包员工开始,岗位涉及配送员、分拣员。

分仓最先带来的是成本增加,而对力求提升效率的叮咚买菜来说,“降本”是必然动作,并且要从方方面面做起,包括裁员。

提升效率是项大工程。

不仅分仓有难度,在叮咚买菜的运营城市中,一线城市占比约50%,其余均为二、三线及以下的城市;而在下沉市场,前置仓系表现如何?

据地歌网了解,美团买菜进驻的三线城市廊坊,在****去年9月美团买菜的总销售额中,仅占据不到1%的销售额;而截至目前,美团买菜累计进驻7座城市,且多为一线城市。

另一玩家每日优鲜,更是在2020年关停南通、廊坊、太原等多个低线城市的业务,前置仓数量随之减少一半以上。

不难理解,前置仓在一线城市的需求,远比二三线城市强烈,尤其是30分钟到家的即时性需求;下沉市场的需求极易饱和,用户更愿意在线下购买生鲜产品。

再比如运营方面,促销、送会员卡等常规动作,在增加了平台销售成本后,能否可持续提升复购率,这也是正在减速慢行的叮咚买菜,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关关难过。

在去年三季度,梁昌霖曾称,叮咚买菜迅速提高了效率,**“我们将在第四季度进一步降低净亏损幅度。”**

不过,如何实现?

年关难过

叮咚买菜跨不过的门槛,在于规模化后如何可持续发展。

规模化意味着成本水涨船高,梁昌霖曾表示,仓的建设成本、水电费,仓内分拣员、安全员、品控人员,配送到家的成本,以及退换货等,“所有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要控制到15%左右。”

作为对比,“现在经营好一些的社区店,费用占收入的比重,是15%到20%。”

不过,规模化经营的过程中,各项费用“一个子儿都不能少”,尤其是履约成本;在去年三季度,叮咚买菜的履约费用达23.08亿元,占到同期总经营成本的近30%。

高昂的成本导致亏损额持续拉大,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前三季度,叮咚买菜的净亏损分别为18.73亿元、31.77亿元、53.33亿元。

过往的经验是,互联网规模效应会让平台边际成本下降,但在前置仓领域,规模化平台将面临更大的供应链成本,以及生鲜商品的高损耗率,这最终会导致平台持续亏损。

对叮咚买菜而言,“解药”并不易寻觅。

在供应链环节上,叮咚买菜一直在深化生鲜产地直采,生鲜直采比例高达79.1%;同时,叮咚也大力研发自有品牌。

以叮咚“快手菜”为例,除去投入研发费用,平台从产地直采到前置仓分配、验收等各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筛检,以保障其商品力。

截止2021年三季度末,叮咚买菜的自有品牌占比为5.8%。

产地直采与自有品牌的发力,带动叮咚买菜商品性价比稳步提升,但市场环境一直在变;在供应链上,叮咚与美团、盒马等玩家还未全面拉开差距,反而在规模竞争上被抢去优势。

据地歌网了解,今年9月,在上海,美团买菜的销售额超过了每日优鲜;而在北京、深圳,美团买菜9月的销售额数据,甚至超越了叮咚买菜。

此前,盒马更是在上海推出“斩钉价”,侯毅也表示,“面对生鲜行业多业态的激烈竞争,盒马同样有价格战的能力”;另一前置仓玩家朴朴超市也被传出融资,并将继续开拓新城市。

四面楚歌。

回看两年前,新冠疫情爆发后,叮咚买菜站上风口,资本方趋之若鹜;但今时今日,资本逐渐冷静,社区团购的攻势却依旧不减,叮咚买菜站在了新的关口前。

内外环境的快速变化之下,要支撑全国30余座城市的规模运转,叮咚买菜这头“大象”每迈进一步,都将无比艰难,尤其在爆出裁员传闻的这个年关。

JefferiesGroup在一份报告中表明,随着叮咚买菜的单位经济模型得到改善,2024年叮咚买菜将实现盈亏平衡,2025年实现正向净利润率。

但对于在去年三季度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不足70亿元的叮咚买菜而言,这会是巨大的挑战。

在规模与效率并未达到平衡之前,亏损问题并非通过裁员节流、优化成本就能简单解决,而规模不经济的行业痛点也将长期存在。

更重要的,留给叮咚买菜改变的时间也不会太多。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标签: 资讯

本文转载自: https://www.tmtpost.com/5994544.html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裁员风波下,叮咚买菜难寻“解药””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