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平国旅二度挂牌售股,老牌旅行社竟无人问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闻旅,作者 | X 姐

昔日老牌旅行社,如今却连接盘侠都难觅。

日前,中国和平国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和平国旅”)77.63%和18.51%的股份分别在北交所挂牌出售,转让底价分别为3301万元和787万元,合计4088万元。

图片来源:北京产权交易所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和平国旅第一次被挂在北交所出售股份。今年2月,北交所发布了一条产权转让的预披露信息,标的名称为“中国和平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77.63%股权”,标的企业类型为国有控股,转让方为北京首钢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一个多月过去,这家老牌旅行社竟然仍旧无人问津。
不难发现,和平国旅的境遇只是当下旅行社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曾辉煌过的和平国旅何以沦落至没人敢接盘的地步?一声叹息后,旅行社是否还能重返春天?

01 高光时刻曾坐拥北京50余家门市部

已成立37年的和平国旅最终还是没能熬过疫情的寒冬。

这家创立于1986年的老牌旅行社是经国家旅游局批准可同时经营国际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中国公民出国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曾赶上过旅行社行业发展的黄金浪潮,也曾多种荣誉傍身,比如中国旅行社协会的正式会员单位、全国国际旅行社百强社之一、北京地区国际旅行社十强之一、国家首批被授予可以经营出境游资格的国际旅行社、国家首批被授予可以经营大陆居民赴台游资格的国际旅行社 。

1997年,随着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和实施,中国旅行社行业所面临的旅游市场开始从入境和国内的二元市场转向出、入境和国内游的三元市场,旅行社行业蓬勃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向国际市场开放。

赶上了政策红利期的和平国旅陆续扩大自己的版图,从2003年开始,和平国旅相继控股收购了上海易达和平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广州和平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和山西和平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使和平国旅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都有了自己的战略平台,业务范围一度拓展,下设入境旅游中心、出境旅游中心、国内旅游中心、商务会奖中心、网络营销中心、交通票务中心等业务部门,高光时刻曾在北京市坐拥有50余家门市部。

图片来源:企查查

然而,再风光如今也成昨日风景,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和平国旅已经二度被挂在北交所里,出售77.63%和18.51%的股份,转让底价分别为3301万元和787万元,合计4088万元,距离二十多年前的注册资本3500万元并没有高出多少,令人唏嘘的同时也不禁感叹,和平国旅缘何落得这一地鸡毛?

02 烫手的“山芋”

尽管随着自由行和定制旅游的崛起,旅行社行业的风光不再,但新冠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无疑是加速了和平国旅衰落的因素之一。

实际上,疫情之下的旅行社哀鸿遍野,和平国旅的境遇只是其中之一。文旅部市场管理司的数据显示,截止至2021年底,当年全国旅行社共组织国内旅游7857.59万人次,远不及2019年超过1.7亿人次的规模。

“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客单价较高的出入境旅游仍处于暂停状态,像我们这种以出境游为主积极转型的传统旅行社遭受巨大影响。”旅行社自身从业者毛毛告诉闻旅,由于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时不时多点散发,出境游关停的状态下,靠跨省游招揽业务的旅行社也要经常面临跨省熔断机制下业务的暂停,而此刻的她已经连续数月未开工。
对旅行社而言,没有业务就意味着没营收,没有营收就没现金流,而没有现金流,就直接影响业务的开展和生存。

“因为疫情的不确定性,导致这个时候接手旅行社很有可能变成一种负担。”北京第二外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在接受闻旅采访时直言,和平国旅最核心的业务就是出境游,是其营收或者说利润的重要贡献方,但现在已经进入疫情常态化的第三年,目前,对于出境游的开放仍看不到曙光,因此,无人敢在此刻轻易接手和平国旅。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已经从走马观花的观光游进入到以休闲度假为主的大众旅游时代,同时,自由行和定制旅游相继崛起,OTA在“互联网+”的加持下横行,旅行社的生存空间早在疫情暴发之前就更加逼仄。

吴丽云补充道:“旅行社行业不仅式微,而且尽管它们多年来一直在探索转型之路,但其未来走向仍旧十分模糊,这也是造成和平国旅无人敢问津的原因之一。”

此外,一组审计信息也从侧面证实了和平国旅眼下就是一只烫手的“山芋”。经审计单位审计,2021年和平国旅营业收入为1.3亿元,亏损1013万元。资产总计9641万元,负债总计7761万元。

“从2021年的业绩来看,净资产只有2000万元不到,要卖到4000万元,翻一倍,不太现实。”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告诉闻旅,就目前情势而言,和平国旅不是成长型企业,更没有溢价可言,一个持续亏损的企业很难找到下家。

**03 **走出“死胡同”的路在哪儿

事实上,对于如今深陷泥淖的旅行社行业,国家并未放弃,陆续出台了不少纾解旅游业困难的政策,比如《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下称《政策》)。其中,针对旅行社方面的有,2022年继续实施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维持80%的暂退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提高暂退比例。同时,加快推进保险代替保证金试点工作,扩大保险代替保证金试点范围。

包括四川、广东、云南等在内的地方政府在上述纾解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政策加码。

然而,对于从国家到政府为了缓解旅行社现金流压力而出台的纾困政策,业内人士并不看好。

“大部分的纾困政策本质就是降低成本,但对于当下的旅行社来说,面临的是生存危机,这是仅凭降低成本解决不了的问题。”吴丽云以其中的减税政策为例,称旅行社没有可持续收入的情况下基本产生不了多少税钱,而且暂时退还的保证金数额也不大,因此这种纾困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旅行社,但解决不了其生存危机。

同时,吴丽云也指出,反倒是《政策》中提到的关于帮助旅行社增收的政策,如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将符合规定举办的工会活动、会展活动等的方案制定、组织协调等交由旅行社承接等,“类似这样的能帮助旅行社增收的政策能够真正落地的话,或许可以帮到旅行社,让它们活下去。”

对此,周鸣岐也认为此类纾困政策并没有实质性作用,说:“暂退保证金早在2020年疫情刚暴发时就已出台,但多数旅行社为及时止损,纷纷关停、倒闭,现在要解决的是大家的实际收入问题,暂退保证金也只是杯水车薪,地方防疫避免层层加码,让跨省游在安全的情况下有序恢复才是正道。”

那么,发展了数十年的旅行社行业又该如何走出“死胡同”?

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多数业者都表示很无奈。吴丽云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是拓展专业服务,比如根据年轻人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从营销方式、产品内容方面进行创新,聚焦年轻人喜欢的特色目的地、网红打卡地、文化体验地等,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其次是将业态和生活融合,可以参考众信的新零售业务;最后是“多条腿走路”,对于大、中型旅行社而言,做“旅行社+”,在旅行社业务上进行其他功能的叠加,提高其疫情常态化下的抗风险能力。

周鸣岐的建议则更加直接,他直呼,旅行社暂时的出路就是直播带货并鼓励旅行社从业人员灵活就业,或是针对高端私家团下功夫。另外,在周鸣岐看来,行业值此危难关头,大的旅行企业应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用降低佣金等方式助力其他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此外,也有从业者提议,应让旅行社回归旅游本质,为客户构筑更广、更优的服务围墙,地接也罢,组团也罢,旅游的本质还是“人”,为游客提供更广,更优质的服务才是根本。同理,作为旅游服务商,老模式也好,新模式也好,让客户感到美好才是根本。

旅行社的前路究竟在哪里,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标签: 资讯

本文转载自: https://www.tmtpost.com/6070729.html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和平国旅二度挂牌售股,老牌旅行社竟无人问津”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