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
1.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就是验证软件产品特性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以需求定义为依据,验证软件功能执行的正确性。
2.软件测试的特点:
软件测试只是一个样本试验,具有不可穷尽性。
3.软件测试和开发的区别:
难易程度:开发广度小,专业度高。测试广度大,专业度低。
技能要求:测试要求更广泛,业务能力,设计和架构分析能力,测试手段和工具使用,用户模型分析和理解,编程能力。
4.软件测试与调试的区别:
目的不同
调试(Debug):确保程序做了程序员想它做的事情
测试(Testing):确保程序解决了它该解决的问题
参与角色不同
测试由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来执行,黑盒测试主要由测试人员完成、单元/集成测试主要是由开发人员执行。
调试由开发人员完成。
执行的阶段不同
测试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调试一般在开发阶段。
5.优秀的软件测试人员具备的素质
1)综合能力
1.沟通能力:测试工程师的沟通能力会直接影响事务开展的效率。良好清晰的沟通能力,是一个技术优秀的测是工程师是否可以获得更好发展的“敲门砖”。
2.快速学习的能力:对不同业务需求和功能的快速学习与理解能力。 对于测试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学习能力。
3.开发能力
4.文字能力
2)掌握自动化测试技术
优秀的测试用例设计能力:无论对于什么类型的测试,都能够设计出高效地发现缺陷,保证产品质量的优秀测试用例。
如何提高测试用例设计的能力? 1,掌握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2,阅读好的测试用例设计案例 3,积累,总结
3)探索性思维
探索性思维是指,测试工程师在执行测试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被测系统,结合自己的经验,知识,直觉,进行系统的错误猜测和逻辑推理,整理和分析出更多有针对性的的测试关注点。
4)兴趣、有责任感和一定的抗压能力
6.核心竞争力
开发能力
测试用例设计
掌握自动化测试技术
探索性思维
7.学习方法
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
8.学习内容
概念–基础-用例-进阶-管理-项目实践-工具(禅道-持续集成-功能自动化-性能自动化)
9.需求的概念
满足用户期望或正式规定文档(合同、标准、规范)所具有的条件和权能,包含用户需求和软件需求。
10.用户需求
可以简单理解为甲方提出的需求,如果没有甲方,那么就是终端用户使用产品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该需求一般比较简略。
11.软件需求
或者叫功能需求,该需求会详细描述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 大多数公司在进行软件开发的时候会把用户需求转化为软件需求,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工作的直接依据,就是软件需求。
12.生成测试用例的过程
业务需求—>软件功能需求点—>测试需求点—>测试用例
13.为什么需求对软件测试人员如此重要
从软件功能需求出发,无遗漏的识别出测试需求是至关重要的,这将直接关系到用例的测试覆盖率
对于识别出的每个测试需求点,需要采用具体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来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14.如何才可以深入理解被测试软件的需求
测试工程师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因为这个阶段是理解和掌握软件的原始业务需求的最好时机。
只有真正理解了原始业务需求之后,才有可能从业务需求的角度去设计针对性明确,从终端用户的使用场景到端到端的覆盖率较高的测试用例集。
15.测试用例的概念
测试用例(Test Case)是为了实施测试而向被测试的系统提供的一组集合,这组集合包含:测试环境、操作步骤、测试数据、预期结果等要素。
测试用例解决了两大问题:测什么,怎么测。
16.软件错误(BUG)的概念
当且仅当规格说明是存在的并且正确,程序与规格说明之间的不匹配才是错误。
当程序没有实现其最终用户合理预期的功能要求时,就是软件错误。
17.软件的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产品的设想开始到软件不再使用而结束的时间。 如果把软件看成是有生命的事物,那么软件的生命周期可以分成6个阶段,即需求分析、计划、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
18.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其他模型的基础框架,瀑布模型的每一个阶段都只执行一次,因此是线性顺序进行的软件开发模式。
优点:
–强调开发的阶段性;
–强调早期计划及需求调查;
–强调产品测试。
缺点:
–依赖于早期进行的唯一一次需求调查,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
–由于是单一流程,开发中的经验教训不能反馈应用于本产品的过程;
–风险往往迟至后期的测试阶段才显露,因而失去及早纠正的机会。
19.螺旋模型(Spiral Model)
一般在软件开发初期阶段需求不是很明确时,采用渐进式的开发模式。螺旋模型是渐进式开发模型的代表之一。
这对于那些规模庞大、复杂度高、风险大的项目尤其适合。
优点:
–强调严格的全过程风险管理。 –强调各开发阶段的质量。 –提供机会检讨项目是否有价值继续下去。
缺点:
–引入非常严格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这对风险管理的技能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需要人员、资金和时间的投入。
20.增量、迭代
增量开发模型,鼓励用户反馈,在每个迭代过程中,促使开发小组以一种循环的、可预测的方式驱动产品的开发。
增量是逐块建造的概念,例如画一幅人物画,我们可以先画人的头部,再画身体,再画手脚……而迭代是反复求精的概念,同样是画人物画,我们可以采用先画整体轮廓,再勾勒出基本雏形,再细化、着色。
21.敏捷
敏捷开发宣言:
个体与交互重于过程和工具
可用的软件重于完备的文档
客户协作重于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重于遵循计划
在每对比对中,后者并非全无价值,但我们更看重前者。
敏捷开发有很多种方式,其中scrum是比较流行的一种。
22.scrum
1)角色:
product owner(产品经理):负责整理user story(用户故事),定义其商业价值,对其进行排序,制定发布计划,对产品负责。
scrum master(项目经理): 负责召开各种会议,协调项目,为研发团队服务。
team(研发团队):由不同技能的成员组成,通过紧密协同,完成每一次迭代的目标,交付产品。
2)迭代开发:
scrum将产品的开发分解为若干个小sprint迭代其周期从1周到4周不等,但不会超过4周。参与的团队成员一般是5到9人。每期迭代要完成的userstory是固定的。每次迭代会产生一定的交付。
3)基本流程
- 产品负责人负责整理user story,形成左侧的product backlog。
- 发布计划会议:product owner负责讲解user story,对其进行估算和排序,发布计划会议的产出,就是制定出这一期迭代要完成的story列表,sprint backlog。
- 迭代计划会议:项目团队对每一个story进行任务分解,分解的标准是完成该story的所有任务,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负责人,并完成工时的初估计。
- 每日例会:每天scrum master召集站立会议,团队成员回答昨天做了什么今天计划做什么,有什么问题。
- 演示会议:迭代结束之后,召开演示会议,相关人员都受邀参加,团队负责向大家展示本次迭代取得的成果。期间大家的反馈记录下来,由po整理,形成新的story。
- 回顾会议:项目团队对本期迭代进行总结,发现不足,制定改进计划,下一次迭代继续改进,已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
4)敏捷中的测试
挑战1:轻文档
挑战2:快速迭代
1、测试工作的核心内客是没有变的,就是不断地找Bug,只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切以敏捷的原则为主。
2、测试人员不能依赖文档,测试用例作用减弱,更多的采用思维导图、探索性测试(强调自由度,设计和执行同时执行,根据测试结果不断调整测试计划)、自动化测试
3、敏捷讲求合作,在敏捷项目组中,测试人员应该更主动点,多向开发人员了解需求、讨论设计、一起研究Bug出现的原因。
23.软件测试v模型
是瀑布模型的变种
1)明确的标注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测试,并且清楚的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2)V模型指出,单元和集成测试应检测程序的执行是否满足软件设计的要求;系统测试应检测系统功能、性能的质量特性是否达到系统要求的指标;验收测试确定软件的实现是否满足用户需要或合同的要求
3)局限性:仅仅把测试作为在编码之后的一个阶段,未在需求阶段就进入测试
24.软件测试w模型
1)W模型增加了软件各开发阶段中应同步进行的验证和确认活动。W模型由两个V字型模型组成,分别代表测试与开发过程,图中明确表示出了测试与开发的并行关系。
2)W模型特点:测试的对象不仅是程序,需求、设计等同样要测试,测试与开发是同步进行的
3)W模型优点:有利于尽早地全面的发现问题。例如,需求分析完成后,测试人员就应该参与到对需求的验证和确认活动中,以尽早地找出缺陷所在。同时,对需求的测试也有利于及时了解项目难度和测试风险,及早制定应对措施,显著减少总体测试时间,加快项目进度。
4)局限性:需求、设计、编码等活动被视为串行的;测试和开发活动也保持着一种线性的前后关系,上一阶段完全结束,才可正式开始下一个阶段工作。无法支持敏捷开发模式。对于当前软件开发复杂多变的情况,W模型并不能解除测试管理面临着困惑。
版权归原作者 sugar high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