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玩世代
我们能接受黄渤、林永健闪耀舞台,能接受徐志胜娱乐大众,却接受不了三个卡通人的“丑”。
12月17日,国漫《雄狮少年》顶着“无IP、无明星、无流量”的“三无”头衔,正式登陆全国院线。豆瓣评分8.4分,与《哪吒之魔童降世》比肩。
上映仅三天,争议与赞誉齐飞。拍砖的人“喊丑”,特别是对三位主人公的“眯眯眼”“宽眼距”面相颇为不满。力挺的人高举“国漫崛起”大旗,称其为“年度黑马”“不输哪吒”,是“现实主义国漫开山之作”。
前有演员吴京发微博应援,后有央视新闻送上热评,赞其“表达文化自信,传扬民族精神”,也没能平息这部电影的争议。
票房预测一如极速过山车。点映期间,有媒体预测总票房25亿,而上映后三天内,猫眼专业版的票房预测从3.23亿滑落到2.5亿,一降再降。
上映首周《雄狮少年》总票房仅4774.9万,与《哪吒之魔童降世》首周6.67亿票房记录,简直天壤之别。口碑分裂、票房滑铁卢,《雄狮少年》遭遇了“误杀”?
被营销拉了胯?想要飞跃海峡的人,也要做好跌落崖底的准备
《雄狮少年》引发争议的核心是“颜值”。社交媒体的反对声音当中,以“丑拒”为主。官方回应,更多是为刻画“阿猫、阿狗”这样的小人物,故意而为之。“创作者画的时候,有在广东等地进行多次采风,最简单的方式,大家拿出镜子或者手机,将镜头的滤镜关掉,好好看一看,想想身边的人的样貌”,制片张苗的言论,让不少网友坐不住了,“丑化国人”言论也把影片推向风口浪尖。
根据剧情,三位主人公的设定本就是“社会底层群体”,加之动画夸张手法,看起来“歪瓜裂枣”的一副“咸鱼”样,是符合剧本设定的。
但网络情绪大过了理智。就在电影上映不久前,因陈漫丑化亚裔风波,大众不满情绪积蓄已久。“前因”未平,也让“卡通人”惹火上身。引发了对国漫审美诠释的质疑,对《雄狮少年》创作初心的质疑。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正常宣发推广动作反而助燃了情绪发酵,有网友认为标榜国漫崛起“调子起太高”。也有网友对“对标哪吒”的做法不买账。
可以说是被营销耽误了的大型翻车现场了。网络上“丑拒”“劝退”的声音不断,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票房市场。
有时候开局就已经决定了结局。抛开丑化争议,《雄狮少年》的起点,本身就是极具挑战的。
首先,剧情上,讲述的是几个小镇留守少年,争夺狮王争霸赛冠军的故事,三个青年拜师隐世高手,刻苦训练,历经挫败,打败昔日对手,进击决赛桂冠。
故事朴素又单纯,甚至可能刚坐下就一眼望得见剧情结局。对比国漫以往神仙打架的剧情,后者显然更容易天马行空,高潮迭起,也更容易营造宏大场景的视觉冲击力。《雄狮少年》作为一个写实故事本身就很难出彩。
其次,题材上,定位现实主义动画电影,镜头聚焦在留守儿童,涉及城乡差距、农民工等严肃议题,关注的是社会聚光灯外的弱势群体,听起来就不如“爆米花电影”来得过瘾。
再加上“舞狮”这种传统文化意象,本就与都市生活相距甚远。光看片名可能就已经劝退了一部分人,毕竟真正感受过舞狮魅力的群体不多。
另外,动画电影自有天然的壁垒,大众对动画认知不足和偏见,只有口碑足够好才有破圈的可能。一定程度上,大IP就是“大明星”,哪吒、大圣这种国民级认知度本身就是一种市场穿透力。
对比之下,《雄狮少年》就比较被动,内容偏向上也不够“合家欢”,观众基础体量有限。在与同档期的真人电影“抢观众”的情况下,《雄狮少年》哪怕口碑好过《误杀2》,但票房依然难以反超。
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从《白蛇缘起》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国漫似乎一直站在古典文学系统、或者架空神话世界里。《雄狮少年》的起跑位就不同,这也是这部作品的勇气和可贵之处。
“想要飞跃海峡”的人,也要做好跌落崖底的准备。
好IP与好作品,《雄狮》倾向于后者
作为北京京西文化少年三部曲里的第一部作品,《雄狮少年》也是满屏的“少年气”。影片讲述了小人物的努力、付出与梦想:
标准"咸鱼"阿娟,努力追梦舞狮,即使肩负生活重担依然不放弃,是"少年气";
隐世高手的师父也曾经是个热血舞狮青年,迫于生计放下了舞狮,但最终放不下热忱,心中也是一团不泯灭的“少年气”;
舞狮台最高的“擎天柱”在文化里代表着一种“敬畏”,也隐喻现实生活中的那些“翻不过去的山丘”。最后一跃又何尝不是独属于“少年气”的冲动和冒险。
影终,歌手毛不易演唱的《无名的人》给影片画上了完美的句点,“无名的人啊,我敬你一杯酒”,每一句都淌进人的心里。
荧屏前是三位小镇青年的故事,荧屏外是无数个“无名的人”。主人公“阿娟”不正是散落在城市角落中千千万万个匆忙背影中的“我们”吗?最后半小时影片把共情拉满。
品质上看,《雄狮》也足以称得上诚意之作。舞狮毛发、信步扬尘、光影转换,细节感满满,甚至以假乱真。
最被人称道的莫属“狮子头”,动态和静态下都足够真实。据报道,后期软件里做一个狮头的工程,就让整个团队花了小半年的时间。狮子的毛发是“一根根粘上”,为了在动态下更真实,特效师参与其中不断调整试验。
团队对传统文化的诠释上也足够用心。导演孙海鹏找到舞狮制作的老师傅,从“解剖”狮子头开始,从外壳构造、内部纹理、到纹理和油漆质感,还原每一处细节。在视听上,《道山靓仔》的方言一出,就足以抓住耳朵。
虽然剧中多个人物个性挖掘比较单薄,缺少细节情结支撑,未免有“为了剧情而存在”的“工具人”之嫌。一些喜剧元素手法也相对生硬,部分人物关键对白过于“直给”,让部分桥段落入俗套,惊喜感不足。
但瑕不掩瑜,在贩卖“大片大制作”过剩的今天,《雄狮少年》反而成了一股清流——在堆砌视觉刺激和技术特效之外,找到了简单又富有共鸣的情绪能力;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有国漫稀缺的社会现实表达。
在唯IP论的今天,《雄狮少年》没有用翻拍“套路”观众、没有追风复制、也没急于精算产值。就这部作品而论,它更倾向于讲一个简单又打动人心的少年故事。
或许《雄狮少年》无法担得起国漫崛起的里程碑,但仍有值得称道之处。
“让子弹飞一会儿”
其实动漫作品中的颜值争议一直存在,特别是3D类。比如吐槽玄机科技的网红脸、追光动画的蛇精脸、凡人修仙传又太写实……
就连《哪吒之魔童降世》早期也被网友点评“烟熏妆”的哪吒太丑,但或是剧情动人、票房渐高,又或许是创作团队出面解释设计来由,网络风评旋律斗转为“丑萌”。
在《雄狮少年》这次颜值争议风波之后,是否也给院线国漫创作者们一种提示和反思,如何关照非二次元观众的审美偏好,如何把握更广泛的大众群体市场接受尺度。
以及这次风波是否也反映了团队在公关宣发能力上的失控。学会更好的倾听大众、和大众“对话”,也是国漫走在成长路上不可回避的一大课题。
好在,国内市场对国漫是比较包容的,对好作品依然愿意用脚投票。
近两年国漫崛起的呼声渐高,有目共睹的是,随着技术与工业化协同能力提升,国漫在制作水平的显著提升,也确实让国人看到了希望。在技术竞争追平之后,势必考验着讲故事的能力。剧本、角色、制作等方方面面都对幕后团队发起挑战,“一个故事是否动情”是技术无法替代的。
对于讲好故事而言,正如打磨一款产品一样,需要时间与潜心锤炼,也需要经验论证和市场实操历练。
作为成人向作品,能否引发深度思考,找到共情共鸣,对现实有所观察,扎扎实实讲好故事,也应该是国漫的核心命题。
中国国漫需要“新故事”,大荧幕也需要“新故事”。
目前看,《雄狮少年》的口碑发酵还需要容“子弹飞一会儿”,好的作品依然值得冲。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