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理想的大考还在前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光子星球,作者 | 吴先之,编辑 | 王潘

北京时间8月8日,理想汽车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营收、利润以及交付数据皆创下新高。

今年第二季度,理想交付量为86533辆,同比增长201.6%,在中国市场20万元以上新能源品牌销量位居第三,月市占率约为14%。

交付数据快速增长带动了营收增长,截至6月30日,理想单季度实现营收286.5亿元,同比增长228.1%。叠加“套娃”与出色的成本控制,二季度毛利润达到62.4亿元,单车毛利率21%,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在财报电话会上,理想汽车表示,尽管常州工厂两条产线、三款车型、双班倒,开足马力也只能达到每月5万辆的规模,加之零部件供应限制,第三季度的交付指引为10万辆,预计年末可以达到4万辆的单月交付量。

结合上半年交付量(13.9万)与第三季度交付指引,理想2023年全年交付规模将超过年初所预计的30万辆。

预计下半年,理想将发布首款纯电车型,根据规划,到2025年,理想汽车将形成“1款超级旗舰+5款增程电动车型+5款高压纯电车型”的产品布局。

从增程走向纯电将考验理想的供应链和产品规划,而双智方面,理想没有太多提前量,这或多或少限制了理想汽车的天花板。

先“卖”后“管”

今年以来,随着L7上市交付,带动理想月交付迈过3万关卡,与此同时,理想毛利率重回21%。对比蔚小理三家,理想最接近于整车制造的盈利模型。

财报电话会上,理想方面预计毛利率还将进一步抬升。此外,自从去年下半年L9与L8交付以来,理想ASP便一路增长,在去年第四季度达到峰值37.3万元。今年L7上市后,尽管ASP在第二季度回落至32.3万元,其依然能够维持较高的水位。

交付数、毛利率以及ASP三者维持高位,是理想挑战BBA的重要支撑。李想表示,有信心在明年挑战BBA在中国区的销量,并成为国内销量第一的豪华品牌。

今年上半年,BBA中在华销量最低的为奥迪,为32.65万辆,同比微增2.2%。

敢于给出炮打BBA时间表,除了上述表面数据外,更核心的原因是其在成本侧的控制能力。

L系列主打的增程式在短期之内让理想不存在补能设施开支,而其他纯电厂商,尤其是蔚来,还得背负庞大的充电站与换电站开支。

销量增长的同时,理想在国内搭建销售与售后服务网络的风格一直相当谨慎。

截至今年二季度,理想在全国127个城市中有331个零售门店,平均每个城市拥有2.6个销售终端。而维修服务网络方面,尽管在223个城市中拥有323个维修中心,但每城维修中心不到一个半。

这相当于在单一城市中,理想仅拥有两个半销售终端与一个半维修中心便能够实现月交付3万+。据了解,理想内部对于门店有一条颇高的销售KPI:新开6个月的终端每月需要完成100辆的销量任务。

销售在先,维修在后显然是综合考量了多种因素。

销量证明理想每个城市2.6个销售终端足以匹配现有交付能力、而第一部理想ONE交付于2018年,维护峰值还有足够周期,因此每个城市接近1.5个维修中心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兼顾售后。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第四季度,理想维修中心覆盖城市不增反减,维修中心也仅仅在今年二季度增加了5个。

理想的运维成本,接下来将随着新车型,包括三款纯电车型上市而重新步入增长通道。事实上,在过去半年,一部分既有门店已经开始拓展门店面积,为后续车型预留空间。

理想对于MEGA抱有极大自信,在回答分析师产能准备与销量预期时,李想提到,“MEGA的销量目标是50万元以上的销量第一,不分能源,不分汽车形式”。

即便推出纯电车型需要完善相应补能体系,但是理想的整体成本增长幅度较为有限,这归因于极其“聪明”的补能体系策略:只在高速路上自建自营补能体系。预计理想今年建成300座超充站,到2025年,能够覆盖90%的高速里程和主要城市。

至于城市,其他品牌和第三方已经能够覆盖的情况下,理想没有必要重复“打桩子”。

“双智”,能用即可

今年,一众厂商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销量,不得不在毛利承压的情况下,相继参与价格战。即便是蔚来,也走上了将补能折现,变相降价的道路。

行业价格战同时加剧主机厂间的内卷,当理想一路高歌猛进时,被不少传统主机厂对标。例如长城在近期推出的新车中,都或明或暗对标理想。

先是新摩卡DHT-PHEV与理想L7对位,随后魏牌蓝山发布会上“比500万内最好的SUV更好”的标语,已经将狙击L8写在了明面。

然而,上一个对标理想L8的领克09 EM-P自身难保。比理想便宜了3-5万,且在动力上比理想L8更强,上半年销量却仅有4027辆。种种硬指标尚且无法撼动L8,魏牌恐怕也不一定能够做到。

L系列在产品和价格上精准地切割了国内家用车市场需求,从目前情况看,似乎仅有问界M7能真正与理想L8对标。

动力与配置方面,理想L8与问界M7各有千秋,很难说孰高孰低,差异其实在于双智。问界M7在HarmonyOS 3加持下,在7月的OTA升级中,HUAWEI DATS、小艺智慧助手、车内关怀模式、音频均衡器、“智慧寻车”功能等十余项体验优化,座舱智能有了极大提升。

而理想的“双智”进程受研发开支影响,延续了此前一贯的务实,且稍显温吞的作风。截至二季度,理想研发投入为24.3亿元,同比增长58.4%。

智能座舱方面,理想此前发布了MindGPT,其研发结构由数据、算法、评估、安全组成,算法流程方面基本与当下主流保持一致,主要增加了搜索与推荐能力。据悉,首个版本的参数规模达到160亿。

下半年,各主机厂城市NOA将集中上线,理想似乎并不急于参与内卷。在衡量开放城市NOA与通勤NOA的区域时,理想会视保有量与数据情况开放,6、7月,已经向北京、上海的早鸟用户开放,并推送了上述功能。而基于大模型的NOA全面落地目前处于开发测试阶段,预计明年开通。

李想在6月的家庭科技日上展示过城市NOA与通勤NOA功能,其中用户自主设定、自车学习NPN特征的通勤NOA是一个重要卖点。按照理想所披露的信息显示,通勤NOA在一周内可以完成激活,复杂路线则需要2-3周的时间训练。

“双智”的不紧不慢、增程式不需要补能体系以及“标品”化的产品策略,多重因素下使得理想的收入结构更像是一家传统主机厂,其非整车收入绝对值不高,且增速无法与整车收入相提并论。

今年二季度,理想其他收入为6.81亿元,同比增长173.4%,仅占总营收的2.4%。而蔚来一季度的非整车收入达到14.5亿元,同比增长117.8%,占总营收的13.6%,在车电(换电服务)分离后,蔚来第二条曲线已经箭在弦上。

反观理想,不急于智能化和纯电,无法多元化收入结构事小,少了一条与车主密切沟通、商业化的路径事大。

专注“内战”

国内新能源竞争白热化,让一部分车企将海外市场视为对冲国内内卷的重要手段。

有分析师在财报电话会上询问,在国内市场上建立优势时,是否会腾出精力出海,或者收编目前处于灰色地带的出口商时,李想的回答似乎阻断了出海的可能。他认为理想迟早会出海,不过国内市场足够大,理想短期还是会把精力放在国内。

考虑到目前常州工厂产能瓶颈,即便理想有出海之心,短期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根本没有余力出海。何况,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渗透率才28.3%,市场依然存在巨大潜力。

汽车制造上“套娃”、智能化不给太大提前量,以及节制的销售与维修网络,让理想在第二季度保持很好的财务指标。这或多或少证明了在内卷市场条件下,务实更容易建立短期优势。

接下来,理想将面临着三重考验。

李想断言L系列最后一款车型L6将是该系列中月销量最高的车型,这意味着L6将考验处于产能瓶颈的产线和供应链体系。其次,随着新能源市场渗透率持续增加,用户对于智能化需求会越来越强烈,理想保守的智能化策略,可能在L3开放后存在一定的挑战。

在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前,疑似理想纯电MPV的谍照在网络上流出,神似现代STARIA,是否能够冲破MVP的小众市场,将影响理想增程式+超充“双能战略”的推进。

总之,当下的理想已经走在持续释放规模效应的道路上,但需要意识到的是,缺乏增值服务与补能收入的理想,与传统主机厂的收入来源其实并无二致。而随着交付数据继续创下新高,理想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将倒逼其补齐维修与服务体系。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标签: 资讯

本文转载自: https://www.tmtpost.com/6655107.html
版权归原作者 钛媒体 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理想的大考还在前方”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